名老中医郁仁存:中医药应参与癌症治疗全程

2019-11-14

近期,《抗癌专栏》收到很多读者提问,内容为中医药应该怎样在治疗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。为此,我们请到顾问团专家、国家名老中医郁仁存教授,请他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读。


       术前后:中医药治疗可为手术保驾护航

       目前,手术是早、中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。但手术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,也会给病人身体带来损伤。病人最常见的反应是耗气伤血,腑脏、经络、阴阳失调。如果在术前介入中医药治疗手段,调理病人整体机能,就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,并为手术后进一步的放疗、化疗做好准备。


       郁仁存说,手术前的中医药调理原则以中药扶正为主,通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,减轻疾病症状,增强体质等方面着手,为病人能够顺利进行手术治疗保驾护航。在中医方药的选择上,以补气养血、健脾益气、滋补肝肾为主,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的目的。术后,中医药可减少手术后近期的不良反应,如乏力气短,自汗盗汗,胃腹胀满,伤口疼痛,食慾不振,排便困难,腑气不通,贫血头晕,术后感染等,使术后康复加快,为下一步治疗作准备。


        放化疗期间:运用中医药治疗可减毒增效

        放疗对鼻咽癌、上段食管癌、纵隔淋巴瘤、喉癌、宫颈癌以及一些对放疗敏感的转移癌,都有较好的效果。但放疗只能局部杀灭和控制肿瘤,对全身来讲,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副反应和后遗症。一些患者在放疗后出现舌质瘀暗、肌肤干燥、色素沉着等气虚血瘀症状,同时合并感染、发热、出现毒热症状。

       中医药此时介入,应以益气养阴、生津润燥、调理脾胃,滋补肝肾以及清热解毒,活血化瘀为原则。放疗期间,中医药的合理应用,可以起到减毒增效、巩固疗效、减少复发和转移,提高远期生存率的目标。

       同为癌症治疗手段之一的化疗,在有效杀死癌细胞的同时,也会损害正常细胞,特别是一些新陈代谢较快的细胞,所以化疗药多半会引起全身症状和各种损伤,最常见的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,骨髓抑制引起的血细胞数下降,免疫抑制引的抵抗力下降。

       临床大量实践证明,化疗时使用中药确实能减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,增强化疗的治疗效果,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,也是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所在。


       中医药维持治疗:长期服中药可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率

       经过西医手术、放疗、化疗等一系列治疗后,病人身体呈虚弱状态,多数病人表现为食欲差、体力下降。郁仁存说,这是癌症和治疗带给带人的双重打击。此时,中医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,予以对症下方,不仅可减少其不良症状,还能从整体上调理五脏六腑功能,调和气血、阴阳,让病人尽快从治疗过程中的难熬阶段进入恢复阶段。


       郁仁存主张对癌症中西医结合治疗,中医药要全程参与,从诊后治疗开始就实施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。癌症病人术后长期服用中药:“中药的作用一方面是扶正,另外一方面是去邪。郁老认为癌症发病的“内虚”观点,所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,西医祛邪为主,中医则偏重扶正,大量实践经验证明,较长时间服用中药,可防止或减少癌症的复发和转移,有的病人甚至能够实现带癌生存的目标。”


       建议癌症患者至少坚持服用中药3-5年,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长期服用。郁仁存解释,随着病人身体状况的变化,用药方针也随之变化,一是剂量相对减少,抗癌药味减少,每周服用剂数减少,即逐渐由每周七付减至五付、三付。二是随着病人年龄增加、老年病的出现,在抓住主要矛盾治疗癌症的同时,也要兼顾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等老年病。


       有些病人在吃了10年的中药后仍要求继续中医药治疗,“这时,就要发挥医药在抗老防衰上的重要作用,提高病人生活质量、延长生存期。”郁仁存说。


北京晚报记者 田晶



互动问答:

读者李女士:癌症病人在经过一系列治疗后,除了按医嘱服药,在饮食起居上应该注意什么?

名老中医郁仁存:在癌症病人长期的康复治疗中,应该做到以下几点:

1、情绪稳定、开朗,有信心战胜疾病。

2、生活规律,劳逸适度。当体力和精神逐渐恢复时,不要忘乎所以,规律的生活是癌症病人维持体内正邪平衡的基础。

3、多元化饮食,少吃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的食品,避免吃含有致癌因素或物质的饮食。

4、适当锻炼。

5、切勿轻易打破机体内的“平衡”。


阅读68
分享